歷屆得獎作品

評審團特別獎

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
  • 座落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 號
  • 規劃設計: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

主題特色:

臺灣粗曠主義建築重要代表作

臺北醫學大學( 以下簡稱北醫) 之教學大樓為北醫校園最早興建的3 棟大樓之一,於1963 年12 月完成, 主要功能包含14 間階梯教室,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吳明修建築師設計。以清水混凝土、抓紋磚、白水泥及洗石子等建材,建構一幢3 樓線條簡樸、設計細膩、工程品質極佳且回應氣候環境的建築。

北醫之教學大樓於早期校園規劃位在校園大道之軸線端點, 後因整體校園配置逐漸調整,最終設置於大學部主要入口右側,為校園廣場重要指標性建築。因學校教學需求而逐漸擴增教學設施、機電空調、弱電設備或無障礙需求等,以致建築物上所累加的機電系統日趨複雜;加上原始大樓清水模外觀自然老化,校方便採取逐次上漆的方式維護建築物外觀,以致原始大樓外觀產生變化。

藉由幾次重要建築展覽,由校方主動發起執行教學大樓的修護計畫,希望藉由本次整建維護,再現原始校園記憶,並與時俱進呈現教學的時代意義。

以建築修復再現校園記憶

雖教學大樓非屬登錄的文化資產建築物,但因為吳明修建築師重要的建築作品,同時是臺灣建築史粗曠主義重要代表作, 是北醫歷屆師生重要的校園生活記憶,因此以「修復」與「未來使用」作為設計的核心,故以參照法定文化資產之標準進行修復,保留原始風貌使其呈現可被閱讀。

在原清水模上漆範圍去漆, 面層塗刷混凝土保護劑,滲透及保護既有清水模混凝土,同時於女兒牆頂增加滴水板,減緩清水模牆面垂流汙損;整理統合時代性需求的機電管線,使建築的風貌能夠順應當代。藉由目前尚存手稿圖資,進行圖面電子化並比對現況留存情況,全面調查及審視現況問題後,採取「保留」、「保護」、「修復」及「新增」等三項修復策略。

保留場域精神及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教學大樓是北醫重要的教學場域,藉由現地設置之空間導覽及展示說明,倡導空間保留之價值理念、歷史意義及對臺灣建築特殊性,傳達全體師生對教學大樓老屋保留之於校園發展的重要性。

考量教學環境及品質,本修復工程分二期進行,由二次暑假及一次寒假分段執行;因逢新冠肺炎肆虐,人力物力的波動,以致校方於整體流程管控及整體協調,事務所規劃期程、監造協調及工進掌控,營造廠商對於施工人力調度及工程進度執行,三方共同努力及合作下,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大樓的整建維護,保留場域精神及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

規劃設計: 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
營造施工: 東盟營造有限公司、崇雅營造有限公司、
新加坡商特爾芙系統整合顧問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經營管理: 臺北醫學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