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得獎作品

住宅類得獎

迴游
  • 座落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和平東路三段
  • 規劃設計:作室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主題特色:

原建物由於格局及開口因素導致採光及通風不良,空間彼此封閉毫無對話,讓原本已經不大的空間顯得更狹隘,加上空間中到處是壁癌與漏水等狀況,使得屋內問題叢生。

 

打開空間 重新梳理

設計團隊重新調整空間格局,打開室內空間尺度,並且降低隔間牆的高度,使光線及氣流能最大程度的在空間流動。另為連結室內與外部空間,一反傳統「陽台外推」的作法,設計團隊將陽台向室內延伸、吧檯向陽台突出,模糊了室內外的空間邊界,此設計手法也讓內外空間有了更明確的對話及連結。

 

考量屋主空間收納需求,在連接公、私領域交界處配置了一間弧形儲藏室,此配置也讓空間及動線因此流動了起來。

 

新舊協調共存

設計團隊將回收的舊木、水泥等材料再利用,串連周遭基地的紋理,使用並保留具有時間性的舊馬賽克等,使空間中新舊元素得以協調共存;而在施工過程中意外發現當初為了佈線而埋在牆內的歪斜管溝,更是作為老屋的專屬記憶痕跡而被保留。

 

在動線設計落成之後,設計團隊成功圍塑出質樸而安靜的空間氛圍,實現屋主樸素、靜寂的生活哲學。而質感粗糙並保留原始設備痕跡的磚牆,配合入口處「可變式」幾何雙魚造形鐵件,及新置入的量體空間所構築出的空間感,隱喻著屋主能在專屬的空間悠游其中,並感受空間與內在所創造出的美感。

 

空間中所保留的粗糙舊元素,鑲嵌細緻而簡潔的新元素,讓老屋新生後的空間,在保有過往脈絡與記憶的同時,精神及意義上也讓屋主與老屋有了更深層的連結,在適居性上,也獲得了平衡。

 

以迴遊方式,串聯生活場域

動線安排的概念,其實是源自於成語的「如魚得水」,同時也是暗示著「家」才是讓人可以安心且沉澱的居所。具象此概念,設計團隊便以動線"∞"象徵著無限循環,並改善基礎物理環境,讓流動作為串聯生活的儀式,而「迴游」的概念,得以呈現地淋漓盡致。

 

委員觀點:

「迴游」此一作品位在信義區的老公寓中。其位置與生活鄰里的距離相近而關係緊密,因此在走進街區之中,我們能輕易感受濃厚的生活氣息。後續,在深刻理解屋主的生活型態與需求後,藉由具象對生活的想像,設計團隊以改造牆面的設計手法,連結室內外空間,並運用玻璃材質的特性,結合長形吧檯桌,將空間的串連與通透性,變得更加自然而舒適。

 

當我們轉身望向那片磚牆,亦深刻感受設計團隊對於細節安排的巧思:透過保留磚牆內電管、水管等管線痕跡,在改造空間時保留老舊元素而串聯空間記憶。而更令人動容之處,在於「空間」所賦予人的感受,真實地如作品的定義般讓人得以悠遊其中。

 

更不可忽略地,良好的互動是成就作品的重要關鍵,因此從空間整體轉變,到動線設計的安排,設計團隊除了精準控制預算外,改造目標亦十分清楚:期盼屋主能於空間中,自在地遊走。最終,不論是從設計團隊與屋主的互動、改造空間的佈局或新舊材料搭配等,我們皆給予作品頗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