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得獎作品

  • 金獎

    公共建物類/劍潭里活動中心暨周邊公共空間美化

    主題特色: 本活動中心位於圓山親山步道登山口附近,由於步道品質與山上景觀視野良好,且可通往士林與內湖等地,假日遊客眾多,活動中心建築與戶外空間之綠化,以增進生態系統之完整性、減緩溫室效應、減輕熱導效應、改善生態棲地、減緩噪音汙染、淨化空氣品質、美化環境,以臻適意美質之永續環境。
  • 銀獎

    公共建物類/台灣民主基金會

    主題特色: 民主基金會改建於信義路巷內獨門獨院的建築物,原本為前行政院院長俞國華官邸,舊建築再利用的要求之下,本設計案的最大挑戰,在於將封閉性高的住宅空間,轉變為具有半開放特質的公共性空間,於是隨著新的使用者以及空間的轉變開始述說另一段新的故事。
  • 銅獎

    公共建物類/老故事商號 撫臺街洋樓

    主題特色: 在入口意象部分,騎樓兩側擺放黃椰子盆栽,企圖讓這灰暗的騎樓內添加色彩並且能與天花板的原木色系互相輝映。在建築開放空間處,種植桂竹讓兩棟建築間透過直立視覺效果,呈現出挑高的空間處。並於不易日曬處種植星點木、白鶴芋、羅漢松、火鶴。除此之外二樓新舊建築交接處,也使用羅漢松與後棟大樓的混亂視覺隔閡起來,並在轉角處擺放知名陶藝家吳明儀老師流水作品的作品,讓寂靜的空間產生活潑的律動。
  • 銅獎

    公共建物類/奇岩國宅社區環境改建案

    主題特色: 在規劃設計過程之初,藉由居民參予多次環境改善討論會議,得到社區整體共識,因此本案除了在老舊建物外牆全面更新之外,將原本散聚在各棟建築物之間的零星空地,整合為數個大面積的戶外活動平台,並且藉由戶外材料的一致性,結合周邊環境、自然景觀,並且與奇岩地區支登山步道作一連貫性的規劃,此規劃除了提昇社區整體形象及居住空間,更提供了新的戶外休憩平台與登山步道供居民及公眾共同享受環境,將綠意、奇景、岩貌融合於社區當中,達成老舊建物更新知核心價值與目標。
  • 金獎

    私有建物類/台電雙城街舊舍整建案

    主題特色: 運用舊有建築創造新空間,以兩棟建築物實體空間圍塑中庭空間與前後院並呼應對側之晴光公園,創造一樓視覺穿透感,引入自然環境的綠意與四季的氣息。
  • 銀獎

    私有建物類/財團法人台北行天宮玄空紀念學院

    主題特色: 設計概念上希望創造與舊有行天宮廟宇相互呼應,但又具現代化表現的新舊融合空間。為了克服施工的眾多障礙及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本案採用GRC預鑄牆的工法,加上鋁板帷幕牆的運用,克服舊有建築外觀的瑣碎立面,利用鐵件取代原有的厚重石雕,呈現輕巧與現代質感。
  • 銅獎

    私有建物類/迪化街一段44號

    主題特色: 目前迪化街面臨永樂市場廣場中少數維持日治時期連棟店家的華麗裝飾風貌的標竿。有關歷史性建築物維護事業計畫的保存重點在於一、有關立面洗石子的裝飾紋修補與意象復舊。二、現有立面木製窗樘的開口意象。就保存都市集體記憶,延續後人對過去榮耀的空間體驗,促進歷史空間的再生,其餘構造部分在因應街區及空間發展趨勢,在不影響外觀的歷史風貌為前提,以其他材料替代,以顧全建築結構安全,及符合歷史街區之市街景觀。
  • 金獎

    公共開放空間類/七條通及新生高架橋下方人行道環境改造

    主題特色: 七條通曾經是日據時代,台灣的一條有豐富日式文化在其間的特色街道,而且是目前全台灣少有僅存,需要的並不是街區定位於”光復初期的風土民情”,而是真實原本的將七條通已經自然形成的街區主題特色,經過整體環境的規劃設計,呈現給台北市及世界市民一個富有”歷史文化與教育”意義,兼容”親子休閒與娛樂”的台北是嶄新特色景觀街區。
  • 銀獎

    公共開放空間類/現代愛情塗鴉牆

    主題特色: 為喚起西門町地方特色的驕傲,電影主題公園在戶外設有平面塗鴉結合立體雕塑及地景的藝術裝置<現代愛情塗鴉牆>,從「舊世代」的文藝愛情電影角度出發,再以公共藝術的方式表達「新世代」年輕人的愛情觀,也希盼西門町的再地文化-「塗鴉藝術」意念,能讓塗鴉藝術家與在地文化對話、甚或是與觀眾群體共鳴互動。
  • 銅獎

    公共開放空間類/中山區集英里錦西街人行道、騎樓綠美化及鋪面改善

    主題特色: 在何里長熱心的四處奔走協調,充分溝通和解說之後,整個整建綠化工程順利在規劃設計和施工階段取得商家及行人的合作。使得共計二十座花柱、長23.6公尺的綠美化植栽牆及兩個完整街廓的騎樓舖面能夠完成。老舊圍牆與騎樓柱經過綠美化後,除了視覺景觀的提昇,也替原本令人感覺擁擠、生冷、剛硬的都市街景增添一片綠意。騎樓舖面整平改善後,居民用路的安全性、舒適度也都有明顯的改善。
  • 特別獎

    臺北市詔安街社區綠化改造

    主題特色: 本案透過里長之熱心帶動以及里民之配合,舊建物立面磚牆變成綠牆,微巷街弄變成清靜綠巷,這是生態城市建構非常重要的基礎與原點,期許全市各社區都能自小處著手,讓社區基盤有生命力。
  • 特別獎

    震大建設仁愛路辦公室

    主題特色: 藉由運用「減法」,讓這棟建築重歸樸質,進而引入清神。尤其地處的仁愛路,原是台北最清幽的林蔭道之一,但近年在豪宅妙作之下逐漸步向疏離與不安,震大建設辦公室案的出現似乎具有警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