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得獎作品

  • 金獎

    開放空間類/文昌家具街

    主題特色: 目前,文昌家具街計有40戶店家,民國九十一年為了推動文昌家具街區改造計畫,邀店家共同商討街區之未來願景與定位,經過多次溝通,產生共識成立「文昌街推動委員會」,民國九十二年,文昌街主動要求市政府來劃設「紅線禁止停車」,讓街區路面更寬廣,把空間留給行人,讓家具街有了新風采。這裡也是唯一一條有「側懸式雙語燈柱型招牌」,現代化街區入口意象景觀牌樓的改照,更讓這裡有了新氣象,帶動了新商機。
  • 銀獎

    開放空間類/信基大樓

    主題特色: 位在信義路四段的信基大樓一樓的開放空間,是個美麗的綠色廊道,高級的地磚、細心栽培的花草,,還有夜間的燈光,讓這裡白天與夜裡都美的不得了,尤其是在清晨或黃昏,住在附近的居民都會帶著孩子們來這裡散步,小孩子歡喜的在這裡玩,大人就坐在,椅子上看報紙,儘管是一塊小小的空間,卻是一個充滿安祥、喜樂又有朝氣的地方。
  • 銅獎

    開放空間類/信義新城廣場

    主題特色: 信義新城是一個大的集合式住宅,為了營造良好都市空間與居住品質,信義新城管理委員會特別聘請專人照顧四周的花草,不僅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每棟大樓間的花圓也各有特色,從栽種、施肥、鋤草、澆花,時時不斷的照顧,才使社區每一個角落常保美麗的景緻 。
  • 特別獎

    開放空間類/南京東路騎樓地坪

    主題特色: 臺北市政府在91年委託辦理選定七路段騎樓的先期規劃與施工,期間,規劃單位規劃設計階段為爭取商家意願,多次耐心溝通協調,施工階段更嚴格要求品質,細心維護施工衛生及安全等關鍵性重要工作,得以完成南京東路三段等路段部分街廓的騎樓整平示範工程,為打造臺北市「全方位無障礙空間」,奠定備受肯定的第一步及維持持續推動的樂觀未來。
  • 金獎

    建築立面類/私有建築物/中國文化大學忠孝館

    主題特色: 現在/新建築Hotso Mow'New Architecture

    新建築的立面設計在諸多限制的操作下,利用玻璃固定桿件的長煜變化,形塑成編織狀的外觀語彙,不但豐富了輯幕的層次感。更翻轉了原有挾長平整的外觀造型。待至夜幕低垂時分,利用轉折處的燈光,將現線引導至建築物兩側,增加夜間的立體感。並藉由燈光色彩及明暗效果,反應不同時節或活動的需求。
  • 銀獎

    建築立面類/私有建築物/AVEDA綠櫻桃屋

    主題特色: 一個好的建築空間除了美好的設計之外,永遠不能忘記在裡面居住或是在外面觀看的人們,由於仁愛路辦公室的落成,讓附近的鄰居紛紛注意起自家緣化環境的責任,AVEDA緣櫻桃辦公室對面的素食餐廳,開始在門口擺放了幾株植物;樓上的鄰居,也開始在陽台擺上各式盆栽,一朵小花的效應,,就從肖夢AWEDA的緣櫻桃屋開始。
  • 銅獎

    建築立面類/私有建築物/ICHI

    主題特色: 孫先生對生活美感有獨特品味加上知名建築師好友的力作,讓ICHI展現特有的格調,尤其是大件原木大門氣派的模樣與不規則的原木窗板,從裡面看外面,或是從外面整體的視覺,都相當特別,除了營造一種視覺的趣味,同時也提供屋裡用餐時的隱密性。
  • 特別獎

    建築立面類/私有建築物/93巷人文空間

    主題特色: 93巷人文空間原本是一棟舊建築,成為93巷人文空間食,保留了原地生長的大榕樹,透過樹,植栽、水池與與燈光,還有小石子鋪地的路,營造了白天與晚上的浪漫。為了分享這片景觀,這裡設計成開放空間,連門都仿佛只是虛設,不設防的歡迎大家走進來,在池邊享受片刻的悠閒。
  • 金獎

    歷史建築類/私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功學社

    主題特色: 創樂館設計發展過程歷經歷史建築物認定與維護事業計畫階段,經過討論而產生增建63、65號四樓作為展演中心( 音樂發表、小型表演)之建議;原有61巷3號崩壞部分立面予以保存,將後側作為停車塔使用,以解決本建物停車間題。 使該建物新、舊部分具備融合的全新意象。
  • 銀獎

    歷史建築類/私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潘金城集合住宅

    主題特色: 為了改善居住生活安全品質,再現昔日繁華景象,在幾位屋主的共識下,進行集合住宅興建工程,為了保存迪化街人文歷史風貌,建築師特別仿迪化街歷史街區中的建築特色,延續迪化街北段紅磚拱廊洋樓式樣,使舊建築延續昔日風采。
  • 銅獎

    歷史建築類/私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李亭香聯合新建工程

    主題特色: 仿古立面是仿造民國初期(即日據時代昭和元年等 昭和十年間)洋樓式建築特色,配合現存迪化街一段330 號以北歷史性建築物立面,新穎而具古意的光彩,似乎在期盼喚起鄰居們共同努力,一起挽救迪化街上珍貴的歷史文化這產。
  • 特別獎

    完工工程類/公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優選獎 四四南村

    主題特色: 四四南村原為十棟魚骨狀單元組成聚落,除文化局指定保留為歷史建築外,其餘部分規劃為眷村文化公園,以綠色草坡量體模擬舊有四四南村之紋理意象,引喻眷村歷史的隱入,其間並置入多元活動機能,藉以串連至眷村歷史事件的再現。
  • 特別獎

    完工工程類/公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優選獎 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廣場

    主題特色: 這個具紀念性價值的公共空間,不僅成為市民,活動的新據點,更成為外來觀光客必定造訪的地點,而白天與夜晚多樣豐富的市民活動,更讓這裡有了新的時代意義,使大家體驗歷史的紀念性,感受生命更深層的意義。
  • 特別獎

    文系獎/公共環境設計獎/增公圳支流

    主題特色: 塯公圳曾是伴隨著老華北人成長歷程的共同記憶,溫州街45巷塯公圳支流,是見證歷史的遺跡,92年申請寺北市都市發展局「再現塯公圳 之美」支流綠美化案,則試著讓當年新生南路未加蓋前塯公圳沿岸品優雅的親水空間,重現在大家面前。
  • 特別獎

    文系獎/安祥公園

    主題特色: 「安祥公園」以老樹、奇石為最大特色,民國九十年底,進行整建工程時,除了整地排水、鋪面改善、植栽整理、照明改善並且特闢兒童遊戲專區,留下老樹與奇石成為改建中最重要的訴求。
  • 特別獎

    文系獎/民生公園

    主題特色: 民生公園位於民生社區介壽里,為使民生公園有新的風采,決定進行空間改造,要讓里民擁有一個新的休憩場所。透過更新改造,具有規劃性的設計,讓經過多年使用的公園在里民的共識下換上新 妝,提升大家的生活品質,也提供了更完善的休憩環境與設施。
  • 特別獎

    公共環境設計獎/NGO會館

    主題特色: 透過閒置空間的釋放與再利用的目的,NGO團體有了多元活動的場所,位在交通便利的地點,更讓市民方便的參與,加強社會大眾對公共政策的形成模式,和對公共議題的關心。
  • 特別獎

    公共環境設計獎/艋舺公園

    主題特色: 嶄新的公園不僅帶來新的空間使用效益,同時也融入新的現代科技,讓公共空間成為大眾新的互動與休憩景點,更為老商街帶來新的活絡氣象。
  • 銀獎

    規劃設計類/公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深度時空

    主題特色: 首都臺北城的發展軸線,由最早期漢人為與先住民交易沿著淡水河從萬華登岸開始,到清朝時期渡海移民漸增,為安全與防護侵擾而建立台北城,日治時期從新規劃臺北州,起建原為總督府的總統府,20世紀後期首都整體發展的趨勢東移,代表性便是建構世界第一高樓101。這是特定時空可見的平軸,但是,時空在這特定基地,卻也是由深度軸慢慢的一點一滴累積而成型。
  • 特別獎

    規劃設計類/公有建築物、開放空間篇/重塑圓山休閒空間

    主題特色: 此地充滿了許多的活動性質,在台北市周邊是擁有歷史、文化、活動及集體性記憶的良好場域,但其中有許多問題點諸如交通、文化保存、人行可及性及視覺穿透性,都是急需解決的,擬在此地區注入新生命,再創地域空間使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