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單位: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者/單位: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建物故事:
出資的業主周小姐,自幼便與家人居於此處,尋常的連棟透天,承載尋常的居民記憶,但對於養育一家大小的周媽媽而言,人生大半輩子都在這屋簷下經歷,始於此地,隨其往常,也欲終於此。
本案位於溼冷的北投山腳,基地在面北的透天厝一樓,由於是小巷弄中的狹長型房屋,前後左右緊鄰隔壁居民。經歷四十多年的建物距離,已是最習慣的住居距離。
房子使用者是八十歲的女主人周媽媽,因習慣原住處環境,希望永遠居住在此,女兒委託設計者為獨居的母親打造更完善的家居,以盡一份心意。惜物念舊的周媽媽希望能保留既有家具,讓點點滴滴的人生常伴左右。
周媽媽雖因腳疾不再使用二、三樓,因此生活範圍已抵定一樓為主,行動略為不變,但社交生活依舊熱絡,因此整合個人隱私、社交層次、行動友善、改善通風採光,成為該案目標。
新譯舊窗花,低調門面融入傳統街廓
屋主愛物惜物、喜歡舊式窗花,希望維持低調不張揚,故沿用原有的實木門片,並重新設計老窗花樣式,從大門進入可欣賞老窗花與玄關書架前後襯托出的雅致視覺。將大門兩扇固定式玻璃窗拿下窗框後加上百葉調節窗,靈活開放解決通風問題,隱蔽性則搭配透光不透景的玉砂玻璃,保留內部隱私。
梳理格局層次,調節人際關係
空間的進退定位可反映屋主的生活習慣,體現人際互動關係。考量社交需求,大門進入後規劃為公共區,先後安排玄關、餐廳、廚房,方便招待賓客用餐,衛浴改到中段,客人也可以就近使用。玄關與餐廳之間設計通透的白色格屏,引進更多光源,下部設置雙面端景櫃,也提供用餐區適度的安全感。過道區有收納衣物的櫥櫃、矮櫃,同時也是衛浴區所在,設立拉門劃分公與私的界線,為維護隱私,關閉拉門就變成獨立的大套房。行至於此是人際互動的終點,也是全區最陰暗的位置。
多層次過濾,兼顧安全與採光
最外部的家事工作區用鋁格柵來建立第一道安全屏障,既不妨礙光源,也可以掛盆栽美化庭院;第二道屏障用落地窗與窗簾遮陽擋風,第三道有透光不透景的夾紗玻璃,將怡人的自然光線引入臥室,賦予不同位置不同層次的過濾。主臥室後端的斜屋頂廊道為小臥房,類似日本的簷廊,藉由空氣層實際回饋安全感與保溫,在斜屋頂設計實木香杉企口板,飄溢天然木頭香氣。外孫女來陪伴奶奶時,祖孫就寢互不干擾。
安全有尊嚴,隱形的無障礙設計
在玄關入口處設計斜坡,貼止滑地磚,牆面採用珪藻土調節濕氣,全區架高木地板,並規劃地暖系統。於室內外做地板水平連結,庭院使用塑木地板,不怕地面潮濕積水滋生青苔。走廊寬度、浴室各區域皆預留空間尺度,做無障礙空間設定。淋浴間現規劃玻璃推拉門,排水溝設於乾濕區中間,若日後行動不便,可拆卸推拉門,改用浴簾,使用助行器或推輪椅都不成問題。
全區主要用溫潤的木頭材質,設計出企圖具有「攙扶」機能的空間,但是卻看不到任何一支扶手,屋主可扶著餐桌、中島⋯⋯等家具一路行走,通道區的腰櫃下方設置間接照明作為小夜燈,以溫柔光源照亮走道,維護老人家的睡眠品質。家裡看不到任何刻意的無障礙痕跡,用隱晦的設計手法守護長輩的尊嚴。
老前住宅,預習未來
藉由長型空間的層次配置調節人際互動,配合家具與空間尺度,為長輩打造光線通透的無障礙友善空間。全區是平穩流暢的無階差地坪,配合拉門的靈活開放創造多層次空間,可控制隱私,將空氣層視為保溫層,並搭配地暖系統,一併提升安全感與舒適感。重做老舊窗花、方便輔助身體行動的家居設計,讓長輩保有熟悉度與便利性,經營出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