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SIDOLI RADIO 小島裡 (臺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245號一樓 )
提案者/單位:小島裡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者/單位:本事空間製作所
建物故事:
Sidoli Radio 小島裡在大稻埕的選址,展現今昔時空的相遇與保存過程。小島裡的位址原先是一間老診所,房東是落地數代在大稻埕生活已久的醫師。他最初刻意選擇有天井的建築,希望有自然陽光灑落診間,帶給人們好心情,這是小島裡團隊最初選址時一心嚮往的建築特色,希望在述說著大稻埕的故事同時,也能保存老診所的精神。
其家族為雲林西螺知名的廣合商行,數百多年前自廣東省潮州府來臺於西螺鎮定居,而後創設今日「廣合商行」經營雜貨、鹽糖、布疋生意,並於日治時期成立了「廣合洋行」,並於上海、香港、臺北開設分公司,為開創西螺洋貨貿易的先驅者。甚至其代理商品還包括哈雷機車等,所以其實在日治時代就能看到哈雷機車,便是廣合洋行的功
勞。
1929年(昭和四年)5月18日報紙廣告,廣合洋行販售哈雷機車,顯然邊車也有販售,哈雷的東洋總代理店,發貨到東京、大版,甚至擴及大連,台灣代理就是廣合洋行。除了進口哈雷機車以外,同時代理福特Ford、哈德森Hudson、埃塞克斯Essex 等品牌的汽車。其家族先人林振聲在西螺鎮上開設「拯生醫院」。於1906年負笈東京入慶應義塾普通部後入新潟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獲得日本內務大臣所核發的醫師執照(第三七一七一號),為台灣籍醫生的第一人。從政者為林恆生,曾任雲林縣議長、縣長,為雲林林派創派者,在政治有極大的影響力,故當年蔣經國先生亦曾造訪此地,迄今仍留有當時與林家的合照。
小島裡位在大稻埕,在這個記載著歷史記憶的老街區,保留了傳統的四大產業:布行、茶葉行、中藥行、南北貨,也加入了多樣化的創新店家,在新創意與舊歷史的交織碰撞下,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值得發掘的驚奇。而緊鄰的延平北路,更是日治時期充滿創新與文化的「太平町」,無論是帶領台灣走向未來的第一個文化啟蒙運動團體,台灣文化協會就座落於此。台灣人開設的第一家咖啡廳「維特咖啡」,台灣最大菊元百貨創始的「菊元榮商店」,台灣人創辦的第一份民營中文報紙《臺灣民報》,全台為人津津樂道最豪華的「臺北第一劇場」,也有天馬茶房、山水亭、波麗露等文化沙龍,是當年文化藝術及商業活動最為繁榮興盛的地區。
「設計『Sidoli Radio 小島裡』時,我希望它不是設計感強烈、很酷的地方,而是使用設計手法,不著痕跡地拉近與人們的距離。」SIDOLI RADIO小島裡,是以聲音為載體的新概念場域,一所結合錄音+咖啡+選物+唱片+展覽的多型態文化空間,透過聽覺感受生活記憶,放送小島裡的故事。
位於大稻埕的SIDOLI RADIO,空間設計找來本事空間製作所操刀,創造融入大稻埕古今交融的摩登氛圍,本事最拿手的就是「玩細節」,「我們試著還原那個年代的設計手法,在櫥窗上做弧角和切角的幾何造型組合,玻璃也想辦法做造型。」符合過去大稻埕布莊興盛時期的設計風格。門口的櫥窗設計,「這種場景成長過程中常看到,
我們只是擷取別人對西服店的記憶,讓它具象化。」甚至在設計之初,也會把來這個空間裡的客人,如何「紀錄它」、如何拍照可以創造好看的畫面,全部放進設計裡。
而地下室原為防空避難所的狹長空間,我們邀請台中的感傷唱片行合作進駐,為專賣卡帶的唱片行。天花板的兩條光束增加了空間的延伸感,而末端的霓虹燈則是出自於電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的台詞「音樂是一場旅行,在這裡,我們不需要路,只要用心聆聽。」我們希望更多不同的故事,能藉由聲音這個媒介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