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 (臺北市內湖區新明路22號3F )

提案者/單位: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規劃設計者/單位: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及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建物故事:

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為潭美國小舊址活化利用為東區社福園區之其一委託案,本案目的為以新創概念規劃長者服務展示並結合產業和推廣活動,同時作為照顧知能、青銀共融和具在地特色的關懷據點,促進展齡活躍並落實在地老化理念。本會則在原有延伸下,以社區空間為經營核心概念來回應委託課題。

舊潭美國小經由社會局-東區社福園區案,由市府先期的整理,入駐時是已有基本的管線和重新粉刷後的「空」空間。但建物本身的漏水問題仍相當嚴重,室內滴水成灘、線槽積水、樓板、樑粉刷層剝落,為一待解決的課題。而在國小原有僵硬、制式的空間序列下,如何在有限的經費中創造不同屬性空間的氛圍和使人愜意放鬆的環境,能夠吸引居民踏進且留下,唯一設計的目標。

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是以「銀髮新創」、「青銀共融」、「社區照顧」、「通用設計」四大主軸作為目標,透過空間活化與社區大學的共學經驗,發展課程、社團、組織團體駐點等機制,開放空間邀請各方參與,共同創造生活感與社群感。據點場地的公共性不只是單純提供社區居民社交活動的場所,而是可以發揮積極意義的社區設計媒介。簡言之,我們以空間思維作為活化地方與社群的介面,創造各方連結來共同豐富銀髮創新實驗基地的意涵,使得空間與人形成有機的社會、「一起長大變老」的支持系統。

舊校舍新生命的改造,回應了當今社會少子化、高齡化的議題,透過機能置入、氛圍形塑,以「空教室」賦予在地展齡活化各種可能性。也因為人人都可以在此創造自己與空間的關係,賦予空間意義,使得舊校舍空間成為社會參與與連結的韌性據點。

空間也是我們參與與實踐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方法。除了利用綠色植栽的點綴為使用者創造綠生活體驗,透過工具分享、資材的收納延伸到循環再生、二手維修的活動及課題,讓不同族群、年齡的參與者在交流過程中對話與反思物與人共生的社會環境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