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雙連大溝 (宮前町砌石大溝) (臺北市中山區民安里中山北路二段84巷近民生西路66巷交會處 )
提案者/單位:雙連一把青
規劃設計者/單位:雙連一把青
建物故事:
台北原就是一個水的城市,除了大河,更有許多百年來開拓的綿密地下水文網絡,值得我們珍惜、發現與再造。希望大溝不再是臭水溝,而是一條有愛包圍的水溝,綻放多元生態樣貌,連結社區新舊住民與學校參與。
透過雙連百年大溝的開蓋、重新營造,在城市建立一個微型卻重要的典範 - 展現生活、尊重生命、永續生活的社區水文生活圈。
2019年08月前,基地是被鐵皮圍住塵封的空地,鐵皮內有堆置許多垃圾,因垃圾清運及整理,發現雨水下水道,相關工程搶修意外讓地底水道重見天光,特殊尺度與溝壁建材引起民眾串連追尋百年大溝身世。文資認定與工程搶修的時間賽跑,終究是慢了一步,百年卵石紅磚溝壁被封埋在水泥之後,卻激發居民自發性的大溝保存運動。
在水利處支持下,配合地方找出合宜工程方案補救先前遺憾,大溝得以維持開蓋狀態,進行社區營造並延續城市水文記憶。
(一) 配合原周遭環境及街區景觀,相關修繕及改造設計儘量維持原有牆面及現地能看到的材質。局部保留原有牆面,讓紅磚及水泥紋理能被凸顯出來,呼應原有巷弄的材質、特色、尺度。
(二) 維持水道的開放,讓視覺上可直接看到”水”,誘發大家去理解及思考地下水文與我們城市間的關聯性。雖然有圍欄,但視覺上維持通透,並大量運用綠植使巷弄空間更為舒適、環境生態友善。
(三) 綠美化配置每季做更換及修剪,透過社區居民、社造團體、都市再生學苑、學校組織的合作,定期調整為街區帶來新意。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參展藝術家王文心合作,導入原生種植物,增加植物多樣性並推廣裂縫中的生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