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活動

走訪巷弄裡的老建築
用眼、耳、鼻、心
欣賞它們,感受它們,聆聽它們
開啟與老屋子的對話

用行動參與老屋新生,
跟著我們一起發現、閱讀老建築裡的未來生活想像!

活動內容

《 2022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系列活動花絮分享 / #老屋報報交流會 》 

  • 時間: 2022.7.30(六)14:20-16:30
  • 地點: 一碼IMMA ( 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2弄27號地下室 )


七月底的下午,在一碼奔放且野性的場地中,開啟今年的老屋報報交流會,提案團隊現場以3分鐘的時間分享作品。
今年大獎開跑至今已快三個月,這三個月來鮮少有機會聽見設計師與經營者們的現身說法,當天因為現場聆聽更能夠感受每一位夥伴對於空間的心意,看見對土地的感情,體現在空間的保留與修整。
而這樣的心意在快速變遷的城市環境中顯得格外珍貴。
特別分享當天在交流時,團隊提到的馬來西亞藍屋的故事,非常激勵人心。
藍屋是張弼士故居,張弼士是當時華人的首富,提供非常多的支持協助孫中山革命與抗爭。然而再如何經歷時代與家族的輝煌,具有百年歷史的藍屋卻仍難以逃離因年久失修而造成崩壞的結果。
當時由馬來西亞修復建築師盧光裕教授及其友人,因為維護檳城古蹟計劃的關係,看見藍屋的歷史價值而不忍這樣具有時代性代表的建築被拆除,即便與張家並無血緣關係,但為了不讓傳承文化的建築消失,便著手買下並修復。
過去曾是不被重視的破舊老宅,因為建築師與工匠的努力下成為熱門的景點,不僅是餐廳、飯店更舉辦定時導覽帶大家一窺平常不易進入的藍屋,人潮絡繹不絕。近期更是瘋狂亞洲富豪電影裡其中一幕的拍攝地。
這些改變其中的關鍵是,藍屋的修復所帶來的正面效益,觸發周邊鄰居也開始覺得原來修房子帶來的影響如此大,後來,更加促使整個喬治城修復成為文化資產的城市。
分享這個故事的目的在於,並不是每棟房子最後都要走向文化資產的路,而是透過修房子讓人看見空間的改變,如何與他人及環境產生連結,街區與生活變得更好了,進而共同創造理想宜居的城市,這與老屋新生大獎不斷推廣的整建維護面向相當契合。
修房子當然不是全然美好,更多的是耐心、毅力還有現實需要面對的,例如資金與法規。
舉漏水來說,這對於當天的分享者來說是共同的夢魘,彷彿是老屋的宿命,即便已經做了非常多次的防水處理,每到颱風天還是會漏水。同時也提到法規的限制也可能讓有心修繕的人苦哈哈,而沒有資金協力的團隊,也得用雙手自行修整,靠著募資、舉辦活動來經營。不過也有團隊因為修整空間開始與街區互動,將水道開蓋使自然重返城市。
其中的熱情與執著,在各團隊用擅長的方式讓建築物開始呼吸,和光和雨和整個街區流動,使整個城市因為老屋的復活而充滿生命力。
若你想聆聽完整版的分享,當天直播連結位於留言處,歡迎重播細細感受。
感謝參與交流的夥伴,期許未來在老屋改造的路上繼續彼此攜手前行。
-
影像拍攝|牧童攝影工作室 羅慕昕
-
特別感謝|
三倆三設計事務所
JC Architecture
56DÉCO
稻舍 Rice & Shine 迪化店
CEO 1950 總裁藝文空間
文房・文化閱讀空間
好土 : home to
采林空間設計
Working Ler 工作樂|共想空間
川端藝會所 kawabata
台北崑曲研習社
銀髮服務新創活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