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得獎作品

金獎

潮小屋
  • 座落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76號
  • 規劃設計:真實建築有限公司、雙好實業有限公司、分寸室內裝修企業社

主題特色:

整建舊時代的理性與秩序

 

建物前身為台電保安警察隊作為宿舍使用的空間,完工於1963年,那個年代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百廢待興,日治時期培養的設計及工程人才,如火如荼的展開都市建設。這個時期的建築物,充滿著秩序及理性的精神,地上三層樓鋼筋混凝土造的透天厝,建築師以簡潔的設計,彌補資源不足並修復著戰爭時期的創傷。

 

隨著時代變遷,建築物已閒置約20年,屋頂部分塌陷,導致三層柱體歪斜,線路與污水管線老舊,甚至原本樓梯踏階金屬止滑條亦全數遭竊,導致踏階破損,殘破的屋況,成為了社區民眾於治安、環境衞生上的隠憂。

 

透過整建維護,修繕原先殘破的空間,拆除原塌陷木質天花、鐵鋼架,利用鋼構與舊有結構做結合與補強,並使用綠建材,表面上隔熱漆、泡棉加強隔熱,減少耗能。亦透過加大開窗面、打開隔間、使用透明角浪板等,將自然光引入原本昏暗且狹長的空間內。同時,降低側牆高度,以友善高度,降低行人壓迫感。

 

投入新世代的「潮」設計語彙

 

選用最能代表台灣山林及底蘊的「綠色」,及最能代表台北步登建築的丁掛磚,概念上沿用原本外觀的立面線條,除保留老建築本身迷人狀態,室內及外觀均以「綠」為主題,包括建材及家具選用,如台灣本土蛇紋石,及本土特有蕨類植物作為景觀設計。

 

除定調「潮州綠」為明確獨特的識別,形塑餐飲及空間特色外,另一方面亦保留了原有地下層槍械室、原樓梯扶手形式,並將原有鐵窗重新設計為空間裝置藝術,原先廁所的大理石隔間牆重新作為廁所的玄關地板,讓舊建物的特色元素也能在新設計語彙下予以保留。

 

在三樓的空間,則以大面積的透明屋頂、透明玻璃隔間、黑白純色的空間用色進行設計,將使用空間「留白」,增加使用與工作期間的舒適度,並降低三樓屋頂的壓迫與不適感。同時,也希望透過三樓的鐵皮設計,突破台灣多數改建對於「鐵皮建材」的刻板印象,讓鐵皮建材一樣能發揮其特殊的建築美感。

 

 

引爆街區創生的綠色基地

 

潮小屋所在的區域過去以中華電信辦公園區、華光社區及林務局宿舍群、台電核火處知名,由於產權多為公部門及國營事業所有,長期呈現一個安靜停滯的百年風貌。隨著都市的發展與擴張,區域開始有了老舊的氣息,也開始有風貌店家以老建築做餐飲,發展出饒富興味的特色。

 

由擅長以建築力改造及空間內容創造特色來翻轉社區的真實建築與雙好實業,作為共同經營合作團隊,團隊主要成員過去曾有參與多個都市更新與社區營造之專案。

 

本次潮小屋除重新打造這棟建築物並使之發光,亦串連時代背景及引動周邊社區發展,透過成立潮小町社區規劃師工作室、以潮小路為核心發行「潮民 the islanders 」生活誌、舉辦潮學苑職人講座,以及發起潮市街景改造計畫等活動。

 

希望透過建築再生,以及本土農業、食藝、國內外音樂創作等,以實體空間凝聚常民,帶動潮州街、古亭社區成為「社區創生」的發展,藉由線上與線下的社區與社群串聯,產生影響力,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據點,引爆更豐富的城市內容及經濟發展。

 

 

 

 

 

 

委員觀點 / 許晉誌

 

發掘台灣山林與定義潮州街區的文化底蘊色彩,以「綠色」丁掛磚打造,一個自老屋中再生的「台灣設計精神」!

 

潮小屋以保留原有建物結構與元素的基礎下,進一步與當下街區生活融合,有意識的將街道精神融入進這棟位在街角的空間之中。

 

硬體技術上,善用邊間之優勢降低圍牆及引入大量自然光線,增加空間與光線、色彩的對話,經營者已很有意識的在商業店面裡,投入食藝、講堂、共創空間等多樣性的使用,更藉由社區規劃師工作室進駐及相關社區活動,呼應社區創生並形成有機鏈結,擴大影響及帶動區域社區與社群之凝聚力。

 

一個能夠成為得獎的作品,在軟體硬體方面的思考與技術都含有獨特的巧思,並且在經營永續以及故事傳承以及創新等概念都能夠成為周邊街區與城市的代表,站到國際間都市的舞台上對話,我想這才是一個能夠完整體現「越在地越國際」、歷久而彌新「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年度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