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有溫度的都市更新——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處長陳信良的公辦都更2.0三部曲

2020-11-16

 

整個臺北市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房屋為屋齡數十年的老屋,不僅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生活品質隨著時間越來約低落,更在安全上潛藏著巨大的危機,因此都市更新成為這幾年來臺北討論度最高的關鍵詞。然而,都市更新一詞經常隨著拆遷爭議、可望不可及的房價、斤斤計較的容積獎勵,而成為一種唯利益導向、失去人的溫度的代名詞,彷彿解決老舊房屋所帶來的居住品質與安全問題,就必須以失去家園與記憶、放棄人情的溫度為代價。

 

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決定推出「公辦都更2.0」,包括「公私協力自助人助」、「整建維護在地共老」以及「都更計畫共善共好」三部曲,扭轉都市更新過往給人冰冷現實的印象,推動有溫度的都市更新。

 

講起推動新的都市更新政策,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處長陳信良強調起心動念是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品質,尤其是較為弱勢、與所居住的房屋一起變老的居民。「你真的到現場看就會知道,捨不得啊!」講起過去在執行都市更新業務時,看到生活品質因為房屋老舊而極度低落的年邁居民,陳處長原來談起政策構想而振奮的神情頓時沉了下來。

 

陳處長強調在台北市推動都市更新有其急迫性與必要性,這並不只是一般輿論焦點所在的房產利益以及光鮮亮麗的新建豪宅,而是以人為本的都市生活。然而,談到都市更新,人們仍然放了不成比例的關注在舊屋拆除改建的都市更新上,因此臺北市都更處決定開啟另外一條不同的都市更新之路。

 

 

 

向整建維護傾斜的資源

 

「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資源的傾斜!」

 

陳處長解釋過去不管是公部門還是民間,在臺北市的都市更新上投注了大量的關注與資源在老屋的拆除重建上面,相較之下,同樣屬於都市更新重要範疇的整建與維護就沒有到太多的重視。不過重建拆除的都市更新計畫,不僅意見整合困難因而導致都更案不易成功,重建完成的新屋由於要價不斐,許多處於社經地位弱勢的居民也經常負擔不起新屋的費用而導致舊屋在拆除重建之後,仍然必須搬離原來熟悉的區域。即便重建案成功開始推動,居民也有能力負擔新屋,在拆除重建的過程之中仍然必須搬離原居地數年,這對於許多年長的居民來說,不啻為一項巨大的挑戰。

 

因此,站在政府的角度,都更處計畫將投注更多的資源與心力推動整建與維護的都市更新,讓老屋的居民能夠在不改變生活脈絡、不搬離原居地、不耗費鉅資與極長的等待期,就可以改善居住環境,重新擁有美觀與功能兼具的家。這樣的概念,不僅僅著眼於房子本身更新的結果,而是更著眼於在房子中生活的人,簡言之,就是一種「有溫度的」都市更新。那麼具體來說,臺北市都更處要如何推動有溫度的都市更新呢?陳處長為我們介紹了公辦都更2.0三部曲。

 

 

 

首部曲:公私協力自助人助 

 

臺北市公辦都市更新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就是在以數十萬計的老屋面前,都更中心與都更處僅有兩百人不到的人力可以應付,平均每一人必須要處理4000戶以上超過三十年的老屋,若是以臺北市數量最多的五層樓以下無電梯公寓來計算,每一位都更處與都更中心的同仁也要處理大約2000戶,現有的人力資源很明顯無法應付臺北市成千上萬的老舊房屋。因此,為解決人力和資源不足的問題,都更處的公辦都市更新2.0第一部曲就是透過公私協力,達成都更居民、市政府以及更廣泛的相關產業能夠「自助人助」的目標。

 

首先,在劃定更新區域之內,只要建物所有權人自行整合比例達90%就可以向台北市都更處提出申請,並採取公開透明的權利變換,都更中心除了派員進場服務之外,市政府也依法提供獎勵容積與經費2%的都更基金,並且提供代拆服務排除都更障礙。在都市更新成功之後,因為更新所產生的價值,包括市府投資分回的房地與受贈資金,再投入都更基金,讓都更處與都更中心能夠獲得資源挹注,繼續投入後續的都市更新案件,推動都市更新的正向循環。

 

 

二部曲:整建維護在地共老

 

 陳處長提到,若是將臺北市所有屋齡超過三十年的房屋拆除重建,會產生超過五十棟101大樓的廢棄土方。因此,臺北市都更處真正注重的還是陳處長不斷強調的資源往整建維護傾斜的新方向。

 

如同拆除重建的都更,整建維護最大的挑戰一樣是居民之間的共識凝聚。以老舊公寓加裝加裝電梯為例,雖然比較起拆除舊屋重建因為影響範圍小、居民不需要搬離原住處而較容易整合,但是仍然會遭遇到一樓住戶因為預期未來使用電梯頻率不高而不願意共同分擔加裝電梯的費用導致案件卡關。

 

因此,都更處將朝降低同意比例門檻至75%即成案的方向推動,並且投入更多人力與資源推動整建維護式的都市更新,鼓勵更多居民一起參與自己的家園的整建維護。另外一方面,也引導專業的業者乃至於一般民眾都能投入老屋的整建維護,透過多元的整建維護政策,例如老屋新用計劃的空間改造與公共分享,以及透過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表揚更多老屋新生的新解方,讓老屋的修繕能夠超越既有文資保存的格局,而是真正能夠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家園樣貌。

 

 

目標:都更計畫共善共好

 

「最後一個階段要達成的,就是共善共好!」提到都更處所設定的第三部曲,陳處長以熱切的語氣強調都更處未來的目標。

 

整建維護的推動與資源加碼,還只是在一棟棟老舊房屋的層次,重點在於居民本身的生活品質提升與居住安全。而到了第三部曲的「共善共好」,則是提升到整體的都市計畫層次,除了提升與改善老屋的功能與安全,更要擴及到住房所處的都市環境,重新檢視計畫與街廓、引導居民參與公共事務以期能夠打造都市人本交通與健康友善城市,讓市民的居住品質提升與老屋的再生不僅僅是居民個人的事情,而是共同參與、互相協助,打造出一個適合所有居民,有溫度的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