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得獎作品

銅獎

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
  • 座落地點: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路二段74號
  • 規劃設計:Ürobrous Studiolab 共序工事

主題特色:

延續「樹火紙紀念博物館」將父親為名的理念,以母親「鳳嬌」命名,意指像在母親懷中般,加速孕育創意的產生。巧妙的運用光線設計,改善狹長街屋的採光問題,也將原建築木作空間拆除,恰似女性卸下脂粉,保留藏匿在木作下的紅磚牆,猶如「遺跡」般,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根本。



【評審點評】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計畫主持人/左右國際 總經理 施聖亭 

 

要認識「鳳嬌催化室」就要先介紹「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二個地方比鄰而居,同一個經營團隊,二件作品都是去自於人名,分別是創辦人陳瑞惠執行長的父親陳樹火與母親賴鳳嬌。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紙博物館,專注於紙文化的傳承。鳳嬌催化室負責紙張與自然纖維材質的研發、透過跨界合作與策展,探尋台灣紙張更多的可能,國內許多特殊用紙都誕生於此。這裡是材料的實驗中心,也是創意的催化空間。

 

房子的前身是紙舖,陳瑞惠日本留學回來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這裡,屋內的紙櫃是他親手打造的第一個設備,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隨時提醒自己凡事要從基礎打起,從基層磨練起,不忘初心。

 

紙櫃在老物新用的前提下,加入掃描器的概念,拉開的那一格會同步開啟光源,清楚照亮每一張紙樣,透過「光」創造人與空間互動的感受。

 

執行長心裡深處有一份執念,如果時間可以回到從前,希望可以停留在當時,那裡有最美的回憶。因此規劃團隊以「遺跡」為概念,拆除所有不需要的裝飾,讓裸露的紅磚牆展現當年最原生材質的美,細鐵件的框架結構,搭配紙櫃的線條,創造放射線的視覺效果,讓空間更有力量感與縱深感。二種迥異的材質,形成傳統與現代的對話。

 

入口上方是一片「紙雲」,讓訪客在低頭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一種莫名的專注感,視覺上也因此產生先壓縮再放大的強烈感受。雲體的層次讓內部流動的人影忽隱忽現,搭配室內貫穿的空間,雙雙成為美感的元素。

 

陳瑞惠在鄉下長大,爸爸當年是台電工程師,在奧萬大的深山中工作,以前交通不便、通訊不發達,鳳嬌常帶著小孩跋山涉水去看爸爸,久了全家人都喜歡登山。苔蘚是山上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家人相聚的回憶。因此在空間深處,打造了一座充滿綠意的苔牆,光線灑落時,像是一幅有生命的畫,呈現自然的原生美感。

 

苔蘚有吸附灰塵、淨化空氣的功能、讓人心情沉澱。灑水、保養、會用到大量的水,設計師用浴室的概念,用大蓮蓬頭為素材,設計成開放式的淋浴空間,讓造紙過程中,所有與水接觸的實驗,都在這間「苔室」進行。

 

回顧1990年,樹火先生事業正值巔峰,廣州白雲機場空難,讓樹火與鳳嬌二位驟然離開人世,1995年家人完成爸爸的遺願,成立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陳瑞惠女士將對父母的思念,轉換在這棟老屋的改造,成立「鳳嬌催化室」,讓樹火先生與鳳嬌女士在23年後的今天,用一種空間的形式,重新在人世間相聚。

 

「樹火傳承已知,鳳嬌醞釀未知」

 

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硬體的空間,更是一個有溫度有感情的空間,有愛的空間。他們用文化傳承歷史、用創意探索未來,這是「老屋新生大獎」所要尋找的精神。

 

 

恭喜鳳嬌催化室,也祝福你們!